必威体育

首页 > 文化 > 文苑

【散文】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本站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北京法院网 作者:孙昌盛
  哲学,很多人一听就会产生望而生畏或望而却步的感觉,觉得它空虚、玄幻、抽象、离生活和现实遥远、毫无用处可言,看到有人学哲学还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人是想不开吗?学金融、学法律多务实啊,多有用啊,多好找工作啊,多能挣钱啊,为什么要学哲学呢? 
  我本科在国际关系学院读传播学,研究生也在本校本系,读公共外交专业,都不是哲学专业,起初对哲学完全不了解,甚至还有点贬低,对哲学的兴趣是准备考研时建立的。当时要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专业课传播学理论,发现辩证法、你的语言就是你的视界、语言决定思维等马哲或语言哲学的观点很有意思,就逐渐对理论、思辨、观念和批判产生兴趣,就离开传播学书籍去找专门的哲学书籍来看,后来甚至都想成为一名哲学专业的博士,专门搞哲学。哲学就有这样的魅力,不学则已,一旦进入就欲罢不能。
  从最初的《哲学原来这么有趣》、《不疯魔,不哲学》这样的入门书籍,到罗素、冯友兰等各种版本的中西方哲学史,再到张世英、邓晓芒、钱穆、李泽厚等中西方哲学大家的作品、文集都有阅读和浏览。后来为了准备哲学博士考试,着手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先秦诸子百家、朱熹、王阳明等中西方哲学原著。 那时真是恨不得把所有哲学类作品都读个遍,那是我第一次对知识有如饥似渴的感觉。虽然最后没有考上哲学博士,但是这段学习经历却让我领略了哲学这片天地的独特风光。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精神上获得提升和满足确实是可以让人死而无憾的。
  这是我学习哲学的经历,哲学没有成为我的专业,但确实成了兴趣,愿意看哲学方面的书,人文性质浓郁的思想和内容容易让我眼前为之一亮。我并非哲学专业,也不是天资聪颖、最初就喜欢和爱好哲学,但是我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哲学。不是人人都要以哲学为专业,不是人人都要当哲学家,不是人人都要阅读康德、黑格尔那种艰深的、哲学专业的人都未必读得进去、读得懂的哲学著作,但是人人都要接触哲学、肯定哲学、拥有一定哲学修养,因为哲学关乎生命、关乎精神、关乎思维、关乎自由独立。如果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些,那就是说每个人都离不开哲学。
  哲学是生命关怀的需要。每个人都有生命,而物质、财富、地位都是生命之外的东西,最终有一天这些外物都会离人而去,人最终面对的只有他自己。这不是在生命临终时才有的特征,人在平时就有仅仅面对自己的时候,如夜深人静之时,远离他人,远离外物,远离一切噪杂喧闹,发现一切他者都有离开的时候,人最终、始终和唯一依靠的只有自己。这种身外无物、生命无常之类的感慨就是哲学,就是意识在根底上思考什么是真、什么是永恒、什么是自我、什么是他者等哲学问题,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人自觉不到。如果人意识到自己,意识到生命本身,思考终极和本源问题,不就需要哲学吗?
  哲学是精神成长的需要。人与动物的最重大差别在于人有精神,精神的超越和成长让人成为人。从眼前、经验和物质世界中获得的感受总是有限的,唯有在精神世界中人才能扩大视野、提升境界、丰富感受、开阔胸怀,否则心为物役、身向外驰、逐物忘返,便会日趋偏狭和局限,犹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哲学将人从世俗中拔离,让人的价值、追求和眼光转移到精神世界,实现精神上的自觉和启蒙。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凝结和升华,一切学科的根基和最高层次都是哲学,哲学将人从自我、狭隘、经验、有限和低俗中拔高出来,将人带入一个无限、永恒、纯粹、纯净的视域,为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因此,摆脱经验和现实限制,实现精神成长,不就需要哲学吗?
  哲学是思维正确的需要。哲学是反思之学,它是对意识的意识,对思维的思维,在思维之中又在思维之外,若对意识和思维本身进行反思只有哲学。常人只是思,而对思维规律没有意识。如何知道自己的想法、思维、认知、意见是否正确?如何检验它们、确保没有错误?这需要哲学。古往今来中外两千多年的哲学史标注了人的各种可能的思想路线,阅读哲学史能判断思维、思想和价值所处的位置,发现坐标,找到比较。思维、语言固有的局限常人不知,故而容易陷入无谓的争论而轻易置气。如果懂得语言哲学,知道语言有片面性、割裂性,懂得辩证法,知道联系性、统一性、相对性,会减少多少谁是谁非的争论?可能都对、都是,但都有问题,都有局限和片面。如果懂得想象和事实的区别,会避免多少因为自己想象而产生的无谓的担心和气愤?因此,让自己思维得更好,不就需要哲学吗?
  哲学是自由独立的需要。没有人反对自由和独立,然而却不知道自由和独立源于哲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哲学让人在观念和信息面前首先保持怀疑,不轻信,运用理性去检查和反思它们。这种怀疑让人从传统、经验、常识、一般、世俗中脱离出来,不人云亦云,观念、思想和价值有自己的支点,从而精神上摆脱奴役和束缚,实现自由和独立,有自己的立场,却不是自私的立场,而是符合理性、逻辑及更高价值的立场。哲学让人意识到角度之外还有角度,立场之外还有立场,经验之外还有经验,事实之外还有可能,现实之外还有精神,有用之外还有无用,从而实现思想的多元转换和跳跃,不居一格,却又自成一格。波普尔说:“通过思想获得解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是哲学观念?启蒙、批判、自由、独立等一切价值理想哪一个不属于哲学、不由哲学家讨论?学习哲学无疑意味着思想从沉睡到觉醒,由人云亦云走向反省和独立,哲学、怀疑和批判是精神在世俗、现实、物质、功利的世界中脱颖而出的第一步。
  我从需要的角度和功利的角度来说明哲学的价值,表明哲学也是有用之学,不是无用之学,只是它的有用在世俗功利之外,不是哲学无用,而是人的眼界问题导致看不到哲学之有用。“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不能调整眼光,转换角度,接受更广阔的视野和意义,可能恰恰是缺乏哲学教育的结果。“夏虫不可语冰,井底之蛙不可语海”,哲学确实不能轻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它能产生生命效益,它让认知突破狭隘、无知和偏见,让生命本身变得丰富、美好和广博,它是真善美之学。哲学与物质和功利的关系就像是眼睛与眼镜的关系,眼睛纯净明亮根本不需要眼镜,恰恰是眼睛越不好、视力越看不清就越需要眼镜,以至于再高级、再漂亮、再贵的眼镜盲人来戴也是无用的。由此可见,哲学乃无用之用、众用之基。因此为了生命的本真,为了思维的拓展,为了精神的丰富,为了自由、独立和解放,肯定、接触、了解和学习哲学吧!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