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首页 > 专题库 > 2019年专题 > 2019新规速递 > 7月 > 政策解读

《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解读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1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一、为什么要出台《规定》?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一直坚持首善标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引领,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确保本市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明确、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

  此次《规定》立法,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目标,聚焦本市安全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旨在通过地方立法,完善制度设计,强调源头管理,固化改革成果,强化主体责任,全面提升首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规定》的立法目的?

  制定《规定》的目的是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是进一步细化上位法原则性规定,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对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容、形式、要求作出全面、明确、细致的规定,让生产经营单位全面了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了解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是进一步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提升企业自我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需要与时俱进,善于凝聚企业内部最广泛力量,激发各安全生产参与要素的内在活力,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注入新动力。严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制度设计,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具体要求,明确企业分管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细化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数量和专业素质要求,改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权责利不平衡的现状。

  三是进一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新情况、新问题。针对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股权结构日益复杂导致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存在多样性选择等新情况、新问题,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指向性规定,真正触及到企业的核心利益。

  三、《规定》的立法原则?

  《规定》立法坚持以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核心,突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统筹考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兼顾惩处与激励相融合,努力构建适用、实用、好用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为首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坚实法制保障。

  一是坚持依法立法原则。按照法定权限,遵守法定程序,坚持法制统一,在与《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上位法不抵触的前提下,结合本市实际设定有关制度措施,并与本市其他法规规章有机衔接配套。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的突出矛盾和事故调查反映出的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三是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处理好法定责任义务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关系,不干预企业能够自主决策的事项。处理好法定责任义务与一般性管理要求的关系,不将行政管理过程能解决的问题纳入企业主体责任范畴。

  四是坚持科学立法原则。协调处理好规模以上单位和小微型企业的承受力,科学、合理设置有关条文,力求符合本市实际情况,提高规章执行力。

  四、《规定》的适用范围?

  《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不论其在本市注册登记还是外埠注册登记,只要在本市有固定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均应适用《规定》的各项制度要求。

  五、《规定》的主要内容?

  《规定》共55条,以“责任”为主线,构建了“1+8”的主体责任体系,覆盖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即:明确主体责任内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资金保障、教育培训、场所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日常管理、风险管控和应急救援、法律责任等八大责任体系。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为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

  六、什么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永恒的主题,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规定》第3条,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涵: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的后果负责。

  《规定》通过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涵,积极引导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作好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安全发展”“依法治国”理念的充分体现。

  七、《规定》的八大责任体系是什么?

  一是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工作是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关系到本单位从业人员人身财产的安全,而且很有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因此,必须由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面负责。《规定》第4条,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同时,还规定了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总监、其他分管负责人的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在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规定》第11条、第12条,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责任。同时,还规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单位日常安全生产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是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要求,《规定》第6条,要求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的依据,构建了“全覆盖、无死角”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

  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能够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规定》第7条,明确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11项内容。同时,还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责任体系。

  当前,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投入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总认为安全投入只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其实,安全投入与利益回报是成正比,是潜在的经济效益,直接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之中。《规定》第9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经费等。同时,还要求高危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这是生产经营单位持续、平稳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

  四是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体系。

  长抓不懈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的最佳方式。可以说,安全生产绝大部分工作只有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从业人员才能够彻底解决,因此,加强对岗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出发点,《规定》第17条、第18条,明确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参加人员、档案记录等要求。只有单位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提高了,生产经营单位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责任体系。

  针对近年来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违法建设、“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发生事故的情况,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安全专门作出了若干禁止性规定。《规定》第20条,明确了生产经营场所的建筑性质、使用功能、出口通道、物品存放、安全间距等方面禁止性规定。同时,还要求设备设施的安装、运行、管理和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保证正常运转等。

  六是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的责任体系。

  落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就必须要抓好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而且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规定》第24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规定》第25条,明确了危险作业的管理要求,包括制定作业方案、落实安全交底、安排专人现场管理、配备安全设备、采取应急措施;《规定》第26条、第27条,完善了发包、出租、委托项目的安全管理,要求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有关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等。

  七是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管控和应急救援的责任体系。

  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可以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是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举措,《规定》第29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

  完备的应急体系是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能力的重要保证。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完善的应急体系,才能保证在事故发生时,通过应急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快速反应、准确地启动相应的预案,使应急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有效预防和降低事故的损失和影响程度。《规定》第30条、第 31条,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应急救援演练、应急救援人员、设备物资配备和处置措施等要求。

  八是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必须依靠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作为保障,对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无论是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都要从严处罚。

  《规定》法律责任部分,从第34条到第53条,共20条,不仅重申了法律、法规中已经明确规定的“停产停业整顿”“依法吊销有关证照”“依法予以关闭”等行政处罚措施,而且对未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违法行为,创设行政处罚。同时,还首次在政府规章中引入了较为完善的诚信管理机制,彰显了完善执法手段、提高违法成本,严格责任追究的立法思路。

  八、《规定》第7条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怎样理解?

  《规定》第7条详细列举了十项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制度,这是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了提取、集成,以便于生产经营单位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到底应当怎样建制度、建哪些制度。本条规定并非机械地要求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制定全部十项制度,而是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来落实。比如,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并不涉及危险作业或者并不使用特种作业人员,就不需要建立危险作业管理制度或者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当然,这一列举也并不能穷尽所有需要建立的规章制度,因此《规定》第7条设立了第十一项兜底条款,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安全生产制度。

  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如何参与生产经营决策?

  《规定》第23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时,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投入计划;(2)生产经营布局调整方案;(3)存在较大危险因素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计划;(4)采用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的计划;(5)生产经营场所、项目、设备的发包或者出租计划等。

  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一方面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从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严格执行;另一方面也是法律赋予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一项权利和职责,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等规定,积极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十、生产经营单位如何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

  《规定》对《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有关危险作业管理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补充、完善,建立了危险作业的作业审批、安全交底、现场管理、应急处置等一整套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作业审批制度,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制定作业方案,按照本单位内部批准权限审批,通过加强内部审批来加强对危险性作业的安全控制。

  二是建立安全交底制度,要求生产经营单位针对作业的高度危险性严格履行安全告知义务,向作业人员充分说明作业内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等内容。落实安全交底也包括在不同班组交接之际,上一班组成员要向下一班组成员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三是加强现场管理,考虑危险作业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生产经营单位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管理,确认现场作业条件、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身体状况是否符合安全作业要求等,并监督从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措施。

  四是落实防护保障,鉴于相关作业的较大危险性,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与现场作业活动相适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及相应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装备。

  五是强化应急处置,考虑危险作业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一旦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停止作业或者撤出作业人员。

  十一、生产经营单位如何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规定》第27条补充、细化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不同于一般的业务合同,它本身与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的营利业务没有直接关系,安全生产协议应该告知本单位生产的特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应急措施,以使各个单位对该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同时,各单位在安全生产协议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

  除法定义务外,原则上,各生产经营单位之间达成的协议中,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责任的分配可以自主决定。为了更加清晰地指引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切分好相关安全生产职责,本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安全生产管理实践,要求至少包括四项内容:(1)总体上,双方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各自负责管理的区域范围必须明确;(2)在具体方面,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必须要明确由哪一方进行安全管理。比如场所出租方与承租方要明确场所的安全由哪一方负责,明确用电、消防以及生产的设备设施由哪一方进行检修维护和日常管理等;(3)双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双方在安全资质、资金投入、安全教育和培训、危险源管控等方面的权利义务;(4)一旦发生事故,双方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各自负有哪些责任。

  十二、如何贯彻落实《规定》?

  (一)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组织全员对《规定》进行学习,逐条对照《规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认真查找不足和漏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全面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同时,要认真开展本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加强事故风险预警预报,全面提高防范各类事故的能力。

  (二)在全市组织开展《规定》的宣贯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将学习贯彻《规定》列为重点工作任务。市安委会办公室要制定全市学习宣贯工作方案,明确宣贯内容、职责分工、阶段要求。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根据市安委会工作方案,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宣贯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要将《规定》及解读纳入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指导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执行《规定》的各项制度。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把《规定》落实情况纳入对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作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重点。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格依法查处,并依据本市信用信息管理规定,采取惩戒措施,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自发自觉开展《规定》学习宣传活动。针对《规定》的重要内容,市应急管理局要加快制定出台配套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后续衔接工作。同时,还要做好《规定》实施情况的动态评估工作,确保《规定》的实施落地。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