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首页 > 专题库 > 2020年专题 >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北京必威体育:在行动 > 网格日记

战疫中闪亮的“东城社工”

本站发表时间:[2020-04-1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瑶

  2月初,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在东城区图书馆工作的师毅、史湘怡夫妻俩便双双走上了社区防疫岗。

  本不是社工,却与“社工”共赴防疫一线。在东城区,像师毅、史湘怡这样的人有千千万万。

  干部、党员、社区居民、小巷管家……他们的本职身份各有不同,但疫情发生以来,他们都紧紧团结在“东城社工”周围,无畏逆行战疫一线,手挽手筑成坚强堡垒,是距离79万东城百姓最近的守护者,成为继“必威体育:群众”“西城大妈”之后又一个闪亮的社会协同品牌。

  千万人凝聚为战疫共同体

  穿上红马甲、每天走万余步、敲千家门,两个多月来,师毅、史湘怡夫妻俩和那些默默奉献的社工们一起并肩战斗。

  他们分别是东城区第一、第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受疫情影响,图书馆暂时闭馆,但他们却比上班还充实。帮居家观察的外地返京人员买菜、日行上万步挨家挨户摸排、为居民解烦难……与“东城社工”并肩而行,让本可以宅在家的他们收获了不一样的抗疫时光。2月7日是史湘怡的生日,师毅在送妻子的生日蛋糕上珍重地写道“共抗疫情 不负韶华”。

  不负韶华、冲锋在前,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东城居民和“东城社工”一起,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他们不止于社区工作者,有党员、干部,还有普通居民、志愿者、外籍人士,甚至无名者。

  在安定门街道车辇店胡同11号守望岗上,00后张洪赫加入到“东城社工”队伍中,和父母一起志愿轮流坚守,成长与奉献,这位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让2020年寒假有了新的注解。年过七旬的龙潭街道左安浦园社区小巷管家郭平戌,将报纸上、新闻广播上的防疫要点摘抄成册,挨个走访管片商户,向他们宣传防疫知识。来中国18年的英国人江浩志愿值守小区检查点,架起了外籍居民与社工们的沟通桥梁。还有2000余名东城区机关单位党员志愿者下沉防疫一线,集聚到“东城社工”周围,共同筑起一道战疫防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纷纷和“东城社工”一起,拧成一股绳,凝聚为社区一线的战疫共同体,写下最美逆行人的华彩诗篇。

  献智献策形成共治机制

  是什么让人们主动集聚到“东城社工”的身边?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答案是:“社工为我们辛勤守护,很感动,我想和他们一样,为防疫做点贡献。”

  做贡献,简单三字,是心眼儿里的话,是最朴素无华的愿望。人人尽其力,便能聚沙成塔。贡献的不只是力,更有智与爱。在战疫中,“东城社工”们大开脑洞、发挥能量,推动基层一线形成许多独特的工作机制与办法。

  一张民情图,将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600多家楼房居民信息尽收其中,社区管控、服务不必四处奔走找信息,直通每一家方便又快捷。通过战疫民情图,福祥社区按照红、橘、绿等不同颜色区分管理等级,织起了一张疫情防控立体网,疫情发生以来,没有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1336户居民安心在家“阳光宅”。——这是“高手在民间”的治理智慧。

  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利用下班后的碎片时间组建了“邻里烛光队”,每晚七点到九点在职党员们在社区里“遛弯儿”,寻找白天上门找不着的住户,在“亮灯”的第一时间联系住户登记情况,与社工们共同编织起一张无盲点的防疫网。——这是战疫有我的坚守和担当。

  东四街道东四二条社区的居民志愿者们自发成立垃圾分类小组,挨家挨户收集口罩等有害垃圾,他们说,“不光现在,将来也要做下去,引领街坊们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这是以身作则的主人翁精神。

  “这些发端自基层的机制和办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将不断推动各方共治,启发我们不断探索先进的基层治理经验。”东城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探索社会协同治理模式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中,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东城社工”一呼而百应,带动的是社会协同参与治理的力量不断加强,是建立多元主体参与、运行有效治理体系的有益探索。

  “活儿多了、担子重了,但同时也感觉手和脚多了,常常转身一看,哦,有这么多人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一下子更有力量了。”谈起那些站在“东城社工”身边的居民、志愿者、下沉机关干部,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党委书记杨立新有说不完的感动。

  杨立新的感触并非个例。社工们坦言,疫情暴发,摆在社工面前的工作量陡然加倍,这与疫情发生前的常态化工作全然不同。非常态化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林林总总,大家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加重了。

  作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最有效防线,社区防疫必须做好。然而,这并非社区工作者这一单一主体就能有效应对。如何串联起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协同配合?“东城社工”给出了答案。

  在东花市街道,以“东城社工”为主体的一场总体战打响了:杨立新和同事们串街巷、访万家下户摸排,建台账织密防疫网;“邻里烛光队”的在职党员们下班后接棒,查缺补漏防疫盲点;退休老党员们戴上红袖标,争先恐后值守检查岗;大学生王施洁和居民志愿者们自发加入“暖心驿站”,为居家观察户送菜送快递;辖区老字号免费将新鲜的果蔬送到孤寡老人家,把爱和关怀送给他们……

  在这个小小街道,人人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协同作战、形成串联,凝聚起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

  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着基层治理整体的能力水平。“东城社工”这个闪亮的品牌,正在尝试推动基层治理向多元、自主、协同转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