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首页 > 人物 > 守护正义

《乡村法官日记》:师傅的话暗记于心三十五年 (图)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26] 来源:北京必威体育:网 作者:李祺

  图为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资深法官连春祥。(房山区委必威体育:委供图)

"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千万不要把老百姓的事儿不当回事儿。"

"阅历较深的法官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公平公正"的平衡点。"

"法庭已经成为我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心灵皈依的家园。"

……

这些文字都来源于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的资深法官连春祥的《乡村法官日记》。连春祥,现任房山法院窦店人民法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是该院目前唯一一名参加工作超过30年、驻守基层派出法庭28年、仍坚持亲自审理案件的资深法官。

小法官的大情怀

"刚到法庭的我,主要工作就是记笔录和跟着师傅下乡调查。师傅曾郑重地对我说:'连子,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啊,千万不要把老百姓的事儿不当回事儿,没有难事儿,老百姓不会打官司,不能怠慢他们。'师傅的话我暗记于心,一直到今天。"

--连春祥《乡村法官日记》

  图为工作时的连春祥。(房山区委必威体育:委供图)

1983年,当时只有18岁的连春祥来到房山法院,从此便与"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这八个字结下了一辈子的缘。说起初到法院工作的日子,连春祥记忆犹新:"我当时在交道法庭,属于偏远山区,办公室是乡政府弃用的老旧平房,桌子掉了漆,电话是手摇的,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旧自行车。"

法庭下辖5个乡,面积大,山区众多,为了能给老百姓解决好纠纷,连春祥每天辗转在各个山村调查勘验、办理案件,用脚丈量辖区的每一寸土地。有一次,为解决两个七十多岁的兄弟因羊圈引起的纠纷,连春祥天一亮就出发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当事人家中开庭,等兄弟俩握手言和,他回到法庭时已是黄昏。这样的早出晚归,连春祥已经习以为常,有时候到偏远的山区巡回审判需要住到村里,一去就是半个月。回想起那段时光,连春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办公与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可他心中却仿佛有一团火,每天都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审判工作中。

28年的乡村法官经历,让连春祥深深感到,要想当好一名基层法官,只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及公平、公正地解决案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担当的勇气和法官的职业良心,要最大限度地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在连春祥的记忆里,他审理的一起普通的赡养案件让他记忆尤深。

杨大爷九十多岁了,养育了5个儿女,却一人独居,虽然不愁吃穿,但几个儿女长期对老人疏于照料,尤其是大儿子,老人都不知道他的家庭住址。实在没有办法,老人把几个子女起诉到了法院。案子到了连春祥手里,了解到老人年事已高,连春祥主动来到老人家中。

一提到久未谋面的儿女们,老人就忍不住红了眼眶,告诉连春祥:"我不是想给他们添麻烦,我就是想让他们能经常带着孙子孙女来看看我。"看着杨大爷被岁月压弯的脊背,写满失望、心痛的眼神,连春祥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您放心,我一定尽我所能帮您!"由于杨大爷并不清楚几个儿女的准确地址和联系方式,连春祥先后联系了派出所、居委会、物业公司,几经周折,才把诉讼材料和开庭通知送到几个被告手里。为了尽快解开老人的"心结",他决定尽快开庭。

开庭当天,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连春祥决定把法庭搬到老人家里,还把居委会的同志们邀请到了现场。他和助理手脚麻利地把老人狭小的房间布置成了临时法庭。"把'原告席'再往'法官席'这边儿挪挪。"连春祥对助理说"老爷子耳背,得离近点儿才能听清楚。"

  为了妥善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连春祥把工作重心放到调解上。杨大爷的诉求很简单,就是想让儿子们给他做做饭、买买药,能陪他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而三个儿子却表示各有各的难处,都不愿意照顾老人。杨大爷虽然听不清他们的话,却能从他们的表情手势中感觉到自己"不受待见"。杨大爷默默地用袖子擦着眼睛。连春祥制止了三个被告七嘴八舌的推诿埋怨,语气严肃地说:"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更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你们有什么困难是不能一起克服的!老人可是一个人养育了你们三个!"听了连法官的话,三个被告面有愧色,低头不语。连春祥看他们态度有所改善,又继续耐心地劝解,三兄弟终于达成一致意见,不仅愿意常回家看看,还会轮流照顾老人。为了使履行有保障,连春祥用判决书对调解内容加以确定,并给居委会送去一份,请居委会监督执行。在连春祥的努力下,杨大爷终于过上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了。

结合农村实际与多年办案经验,连春祥摸索出一套"听、说、放、忍、真、快、靠、勤"八字诀乡村办案法,并引入基层组织负责人等第三方人员参与纠纷化解,高质高效审结辖区十多个乡镇近6000件民事案件,有效地弥合了数千个家庭的裂痕。

老法官的大智慧

"阅历较深的法官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公平公正'的平衡点,因为丰富的阅历使其对'公平公正'的理解深入骨髓、驾轻就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案件的审理和裁判当中。"

--连春祥《乡村法官日记》

  图为开庭时的连春祥。(房山区委必威体育:委供图)

连春祥曾审理过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原被告两家南北相邻,中间相隔一条三米走道,原告北房后的大树是被告在原告盖房之前就种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树的树根深深地扎入到了原告家的房基地里,对房子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为此原告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把大树砍掉。接手此案后,连春祥来到了现场进行勘验: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粗壮的树根拱出地面,原告房子的北墙上几条裂缝清晰可见。

被告王老汉是个认死理的人:"明明是我家先种下的树,他后来才盖的房,他盖房的时候就应该把房子盖远一点。他自己的疏忽,凭什么现在让我出钱出力砍树!"原告也很委屈:"法官您也看到了,我家宅基地就这么大一块儿,我离树再远能远到哪儿去。就算是我当年疏忽了,那现在他家的树弄坏了我家房子是事实吧,他家把树砍了不是应该的吗?总不能让我拆房子吧?"

双方当事人僵持不下,王老汉说什么都不肯砍树,甚至以死相逼。同事劝连春祥,案子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完全可以直接作出判决。但连春祥觉得直接裁判会影响邻里和睦,他还想再想想办法,让两家能和气地解决这件事。在接下来走访其他邻居时,连春祥得知王老汉的儿子是一名教师,他想教师应该很讲道理,可以试试看迂回路线。通过被告的儿子连春祥做通了王老汉的工作,王老汉终于同意伐树了。但是老汉提出,这棵树太高太大,万一砸坏了原告或者其他邻居的房屋,他又要当被告怎么办。连春祥再次来到现场,正如被告所说,砍树的难度确实很大。这时候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连春祥也犯了难,一连几天都在苦苦思索。凭借多年的乡村审判经验,连春祥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原告用500元从被告手里买下这棵树。两家人都说:"连法官您真的是在为我们着想,您是个好法官。"这样一来两家皆大欢喜,重修旧好,在村里传为美谈。

其实,像这种案件在法庭年年都会遇到,连春祥还审理过一起女方三次起诉离婚的案件。女方第三次起诉离婚时,男方情绪极其不稳定,扬言要与原告同归于尽。连春祥接到案件后,耐心地做被告的工作,安抚他的情绪,多次谈话后,连春祥赢得了被告的信任,被被告当成"知心人"。连春祥劝被告外出务工,时常给他打电话,与他谈心,等时机成熟后再判决双方离婚。因为前期工作到位,被告已有充分思想准备,在接到判决书时没有过激反应。连春祥还及时与村委会及当地派出所联系,让他们关心被告的动向。一年后被告来法庭找到连法官说:"正好从这路过,进来看看你。上次离婚多亏您给我做工作,如果我一直是那种状态,什么都干不了了,人也就毁了,我真心感谢你,你是个好人。"

每一起案件,连春祥都会凭借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颗赤诚之心尽全力化解,防止矛盾激化。多年下来,老百姓们越来越信赖连春祥,他想起曾有一位当事人这样告诉他,"连法官,我向别人打听过你,我知道你是一位好法官,我相信你,你怎么判都好,我听你的。"

专家法官的传承

"寒来暑往,春秋几度,我的心深深地扎在了这里,法庭已经成为我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心灵皈依的家园。更由于此,我感到应该将一些值得留住的东西记下来,留给自己。"

--连春祥《乡村法官日记》

  图为正在阅卷的连春祥。(房山区委必威体育:委供图)

连春祥已经年过五十,但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努力工作。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他审结疑难复杂案件938件,调撤调解率高达72.5%,将近五分之一的案件他都会带着助理进行入户调解、现场勘验调查。他将多年的审判实践总结提炼,与多位名家合作出版了《民事案件调解技巧》《调解要点与技巧丛书》《以案说法丛书》《用证据说话丛书》《农民维权丛书》等一系列著作,对基层审判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他还参与了《诉讼证据》等书籍的编写,是大家认可的业务骨干。办案之余连春祥用《乡村法官日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从1999年到现在,19个春夏秋冬,笔耕不辍。

"我今年53岁了,再干上几年,就退休了,现在我带着徒弟,就是想把这些年的经验传递给他们。"在年轻法官心中,连春祥要求严格,但为人和蔼、热诚。只要向他请教,他总是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在他的培养、带动下,基层法庭拥有了一个又一个的扎根基层、像他一样奉献青春和热情的年轻法官。他们与连春祥一样,成为房山法院倾心审判工作、默默服务百姓的中坚力量与生力军。"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永远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师傅当年交给我的初心不会改变。"连春祥说。

华发虽生,壮志长存;心系百姓,初心不改。法庭见证了连春祥的成长,而连春祥也深深热爱着乡村法官这一职业,他胸前的法徽闪亮如初,他对公正的追求依然执着,他扎根在距离百姓最近的地方,用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宗旨,诠释着人民法官的敬业和奉献。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