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首页 > 党建 > 法学研究

情境效应及对科学证据的腐蚀性影响

本站发表时间:[2019-08-16]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朱海

  法证科学在刑事司法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常为法庭提供极具说服力的证据。然而,法证科学是主观的,并容易受到各种认知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就有情境效应的影响。

  何为情境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能够对个体的心理和认知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作出反应,环境因素(刺激或情境的属性)能影响个体对事物或事件的知觉和解释,这一影响被称为情境效应。例如,一个灰色的斑块在深色的背景下会比在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更白,或者在盯着一个绿色的斑块看一段时间后,再看一个灰色的斑块,会使得灰色斑块看起来像粉红色斑块一样。这表明初始刺激的属性能改变个体对随后刺激的知觉或解释。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限于知觉性情境中,个体在进行判断与决策时,除了考虑必要信息,还考虑了其他无关的信息,对考虑结果产生的影响就是情境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在警察实验室中工作的检验人员,可能会因为知道侦查人员认为某些人具有很大的犯罪嫌疑,或者嫌疑人已经承认犯罪等信息而受到影响。在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分析时,接触到了与检验工作不相关的信息,会导致鉴定出错。这种能够产生偏差影响的情境信息被称为“心理污染”或“认知污染”,而不同于众所周知的“物理污染”。

  情境效应的腐蚀性影响

  情境效应会对科学证据产生腐蚀性的影响。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的Miller教授通过研究情境信息对受过签名鉴定训练的实验参与者的影响,发现那些接触过有罪证据的参与者,对嫌疑人形成了有罪的观点并错误地得出了鉴定同一的结论,即情境信息扭曲了他们的知觉。

  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美国陶森大学心理学系的Kukucka教授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的Kassin教授发现,了解嫌疑人的供述会影响实验参与者的笔迹鉴定。这项研究先让参与者阅读一份关于银行抢劫的案件报告,该案中,犯罪人交给银行出纳员一张手写的纸条。不久,告诉参与者,一名嫌疑人已被逮捕并讯问完毕,同时签署了米兰达豁免。之后,让参与者比对从犯罪人(银行纸条)和嫌疑人(米兰达豁免)处取得的笔迹样本。当将被告人认罪后又以被威胁而翻供的情况告诉参与者后,他们会感觉两份笔迹样本变得更加相似了,同时更容易得出两个笔迹是由同一个人书写的错误结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和国际认知首席顾问Dror等人的研究表明,情境效应还能影响指纹检验人员对指纹形态的比对。该研究要求五位有经验的指纹专家对一些指纹进行检验,但是,他们并不知道需要检验的指纹是他们在几年前检验过的,且当时的鉴定意见为:同一。

  在开始检验之前,检验人员被告知现在所检验的指纹是从一个影响甚大的鉴定错案中提取到的,暗示这些指纹是非“同一”的。因为这一腐蚀性情境信息,五位检验人员中只有一人得出了“同一”的鉴定意见,而其余四位得出了与自己之前的鉴定意见完全相反的结论,这表明情境信息降低了鉴定的可靠性。这个研究结果是令人不安的,因为实验的参与者在法证科学领域内都是具有很高权威的专家,然而他们却因为情境的变化,而得出了前后不一致的鉴定意见。

  虽然DNA证据被认为是科学证据的“黄金标准”,但是Dror等人的另一项研究表明DNA证据也会受到情境效应的腐蚀性影响。该研究首先介绍了一个真实的轮奸案,案中的一名嫌疑人以在法庭上指证其他嫌疑人为条件,达成了辩诉交易。为了使这名嫌疑人的证词被采信,需要有证据来证实其他嫌疑人的犯罪身份。知道这一情况后,专家对DNA混合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DNA就是被指认的嫌疑人留下的。但是,其中一名被指控的嫌疑人一再否认自己参与了轮奸。

  为了验证情境效应的存在,Dror等人将这个案件中的DNA样本在没有情境信息的情况下,让17名中立的DNA分析员再次进行检验。只有1名分析员同意原分析员的结论,4名分析员没有得出结论,12名分析员的结论排除了嫌疑人的犯罪嫌疑。尽管DNA证据被认为是最客观最科学的,但实验结果证实了DNA分析员受到了情境效应的影响。

  此外,供述以及具有很强情境线索联系的证据,也能在刑事司法工作中产生认知污染。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Hasel教授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的Kassin教授的研究表明,供述会影响没有经验的证人作证。他们模拟了一起盗窃案,让看到犯罪过程的目击证人通过相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两天后,告诉某些证人,他们所指认的嫌疑人在随后的审讯中拒不认罪,或者嫌疑人已经认罪,或者另一个犯罪团伙对该案已经供认不讳。在完成辨认后,被告知另一个犯罪团伙已经供认不讳的测试中,61%的人信心满满地改变了之前的辨认结果。

  如何控制情境效应的影响

  控制情境效应的有效方法是,确保进行检验分析的检验人员只接触与检验任务相关的案件信息。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Thompson教授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Dror教授建议将检验工作分由两个人承担。一个人作为“案件管理员”,负责与侦查人员进行沟通,确定从犯罪现场收集哪些检验样本,并管理实验室中的工作流程和进行任务分配,例如要采集什么样本,进行什么测试。另一个人是根据指令进行实际检验分析的“分析人员”,例如对形态证据进行比对。

  在这种检验工作的分离下,分析人员最终也可能会了解到更广泛的案件事实,但是,只有在分析工作完成后,并将分析结果详细记录之后才能了解。实验室可能会指定一个人担任多名分析人员的案件管理员,或者让分析人员轮流充当案件管理员,从而增加他们的经验。轮值安排可能特别适合分析数量有限的小型实验室。即使在某些实验室中只有两名分析人员,每个人都可以充当案件管理员,对另一个人检验和分析的案件进行情境信息管理,以便在进行重要的分析工作时,两人都可以避免接触到与工作无关的信息,防止科学证据受到情境效应的腐蚀性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必威体育: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